手机版 研精殚力网
他为此要求青年们不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学说去研究,而要以马克思的实际研究的精神与实际活动的精神去研究、去活动,要投入实际运动中去。
[57] 班固撰:《刑法志》,《汉书》卷二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096页。在中国传统政治历史上,国家的长期稳定,往往是依靠这一套独特的儒法互补的治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民意的两个基本要求。
法家认为术也是维护势的重要手段,故而也是国家治理能力体现,是政治治理具有效率的保证。法家思想在国家治理目标即治理的能力和效率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对正在争霸的诸侯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中国历史上那些正视现实、注重实际的思想家、政治家,皆是肯 定这一点的。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以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正如历史学家所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
夏商周三代的霸道治理,首先是指对外族的军事征讨、暴力征服。夏商周能够建立以血缘为依据的封建制,其首要条件是通过对外族的军事征讨、暴力征服来实现的,夏商周的王朝更迭与王朝对周边民族的征服都体现三代统治的霸道内涵。这种天人相依存的关系,正是中国哲学的特质。
庄子说过,天在内,人在外,这被认为是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语),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它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即人的内在的生命价值是由自然的光明给予的。人的使命就是实现天心,而且唯有人才能实现天心,这就是天无心,以人心为其心。进步的概念被量化和经济化之后,就意味着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占有和掠夺自然及其资源,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望。中国的哲人们都认为人与天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关系,而不是外在的关系。
所谓天德,是指自然界的生命意义,即天地之大德曰生。这种天人相依相存的内在关系,正是天人合一论的特点。
自然界不仅是能够被认识被改造的,而且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类中心论者只相信热力学第一定律,却忘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另一位儒家程颢说,人与万物都只是一般,又说与物同体,因为人与万物都从那里来。他之所以推崇萨满教,是因为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部落宗教,主张万物有灵,认为人与自然界的万物之间有一种不可分割的神秘联系。那么,人与万物是不是没有任何区别?当然有区别。
人固然是目的,但人的目的来自宇宙自然界,这就是人心以天心为其心。但他并不了解中国的哲学与文化,或者至少有某种误解。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则说明尊重、同情和热爱万物,是人性的极至。但人绝不仅仅是生物存在或经济动物,也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动物,人是有内在价值的生命存在。
天人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内在的联系,即目的性关系。与物同体说明人与万物是有机整体,因而要实现整体的和谐而不是与之对立,更不是对之实行肆意掠夺。
附录: 【提要】人类和人类社会被认为是不断进步的,这种进步是能够用经济指标、数学统计等方法测量的,但它是以人类中心论为前提的。自然界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人也并不是一个自我中心,人的生命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
它当然是在开放的甚至多元的系统中发挥作用,决不是回到过去的前现代时期。宇宙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的生命价值之源。面临21世纪,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人类应当作出新选择,转变自身的生存方式。人类的自大与狂妄,使人们只是强调欲望的满足,在技术进步面前没有神圣感。但孔子对天又十分敬畏,以知天命、畏天命为其哲学的重要内容。* 这是蒙培元先生亲撰的本文提要。
为此,有人将这次危机与第一次冰川相比,所不同的是,第一次冰川是自然本身造成的,这次灾难则是由人类自身造成的。21世纪的最大问题可能不是别的,正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人的价值固然是由人自己创造的,但人并不是唯一的价值之源。21世纪的最大问题,不是别的,正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现在,有不少科学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从伦理上来限制技术力量的必要性[1],这说明,以改造、征服自然为特征的技术进步并不总是好的,并不总是造福于人类的。如果人只是经济动物,只受欲望驱使,人类的技术进步只是为了满足物质欲望,而没有任何神圣感,那么,人类生存的意义和目的就成问题了,人类的尊严也就成问题了,那可真是漆黑一团,物欲横流(吴稚晖语)的时代了。
人类的狂妄自大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事实上,人的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民胞物与(张载语)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这样,就形成了掠夺—欲望—再掠夺的循环,在人与自然之间不断产生紧张,进而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
[2] 转引自《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在如何调整和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问题上,天人合一论及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学说,必将作出应有的贡献。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真正家园,是人类精神的归宿地。人民是我的同胞、兄弟,万物是我的朋友、伴侣,因为人与万物都以乾坤天地为其大父母。
所谓天理,就是天所具有之理,并没有什么神秘,说到底,就是一个生。即使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天人合一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只是某种后现代的情绪、态度或希望而已。
这同人类中心论是完全不同的。人的高贵不在于别处,就在于负有一种特殊使命,完成自然界的化育之功。人也追求无限,人也有创造性,但这一切都来自天,而又回到天。总之,自然界是有生命意义的,是有目的性的,因而是有自身价值的。
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这也是毫无疑问的。那里指什么?就是天即自然界。
不仅是智性的发展,而且是德性的提高。知天命是为了实现与天地合德的自由境界,畏天命则是对自然界的神圣性的敬畏。
这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德性确实不同,但是不是像麦金泰尔所说,二者完全不可公度、不可通约,则是另一回事。面临21世纪,人类必须作出新的选择。
Copyright (c) 2018-现在 XML地图html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所以,现代学者研究儒学时,从自己不同的学科的视域出发,研究儒学中的信仰、道德、审美、政治、法律、经济、教育、习俗、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均有利于对儒学代表中华文明、东亚文明的价值体系与知识体系的认识。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企业网站源码 pbootcms教程 八戒站长 空间域名 海纳吧 三合一建站 多城市分站1